吴越的历史基本已经讲完,下周我们会进行最后两期关于晋国的内容大彩配资,做个收尾,然后就可以正式进入战国时期的讲解了。
提到战国历史,大家通常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:秦国像一只猛虎,吞噬了东方的六国,把它们一口气吃干抹净。对此,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:秦国确实像猛虎一般凶狠强大,但东方六国并非是“傻白甜”,它们也各自有着强悍的实力和历史背景。
齐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,可以说是最早的“中原警察”。它以霸道著称,齐襄公更是声名狼藉,甚至小孩都害怕听到他的名字。战国时期,齐国趁燕国内部矛盾爆发之机,几乎差点将燕国彻底消灭。而且,齐国灭掉了宋国后,又陆续与楚国、赵国、魏国和韩国交战。齐国那股嚣张跋扈的气焰,可见一斑。结果,秦、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六国联合起来,差点将齐国彻底打败。
至于燕国,看似弱小,实际却不容小觑。在春秋时期,燕国的历史并不显赫,但在战国时期,燕昭王重用名将乐毅,一度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三座城市。若非田单的巧妙策略,齐国的命运恐怕早已注定。而且,在长平之战后,赵国遭受重创,燕国竟然试图乘火打劫,准备从赵国身上捞一笔,结果却被赵国狠狠教训了一顿。这么一个“作死”的行为,怎能说燕国是“傻白甜”?
展开剩余72%再说赵国,很多人认为赵国被燕国趁火打劫,是因为它们是弱者,但其实赵国在长平之战之前长期压迫燕国,直到战争爆发,燕国才反击。赵国的大将廉颇在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,但仔细分析,他的功勋基本都是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获得的。长平之战爆发时,赵国几次请求援助,但周围的国家都对此不以为意,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不过是两个“流氓”之间的斗争,没必要插手。
魏国和韩国也曾在战国时期有过辉煌时期。魏国一度让秦国在函谷关以西瑟瑟发抖;而韩国的实力同样强大,甚至一度有“天下的强弓劲弩皆出自韩”的说法。那么,这三个国家到底是善良的“弱国”吗?
楚国更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强国。从春秋时期开始,楚国就频繁吞并周边小国,甚至在战国时期将越国灭掉。越国曾一度是春秋时期的霸主,而楚国轻松就将其摧毁,这足以说明楚国的强大。而且,就在战国末期,楚国在内忧外患中苟延残喘,却还能顺手将鲁国吞并。所以,说秦国残暴不可一世,但相比之下,楚国的历史可谓黑暗深沉,侵略行为层出不穷。
很多人提起秦国时,都会称其为“虎狼之国”,但如果将秦国与楚国等其他国家相比,谁才是真正的“傻白甜”呢?
回想起战国时期的乱世,许多史学者都曾将其称为“大争之世”,那是一个人人争先恐后,暴力和战争成为主流的时代。没有谁是手下留情的。比如白起,他在长平之战后坑杀了40万投降的敌军。每次出征,几乎都有俘虏被处决的记录。即便如此,白起去世时,仍有许多人为其悲痛,认为他是国家的损失。再比如商鞅,他的变法过程中充满了血腥,甚至连太子的老师都未能幸免。商鞅死后,仍有不少人痛哭流涕,认为他是国家的英雄。
至于秦始皇,许多人可能误以为他是靠着一张英俊的面容统一了六国。事实上,他干掉的人比大家所见过的任何活人还要多。可是,今天我们依然称他为“始皇帝”,并赞扬他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。
而楚怀王,虽然看起来是个“老实人”,却常被笑话。比如张仪曾承诺给楚国600里土地,条件是与齐国断交,楚怀王一时贪图便宜,结果仅得到6里地。后来,秦国欺凌楚国,甚至把楚怀王骗来开会,后把他软禁了。可是,尽管楚怀王是被欺骗的,历史上没有多少人对他表示同情,反而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愚笨可笑。
总的来说,战国历史充满了对比和变化。在那个年代,敌友关系瞬息万变,谁是朋友谁是敌人,往往取决于时间和地点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桥段和变故,这并不奇怪。战争时代,利益的转换、政治联盟的破裂是常见的现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